2022年10月31日晚上6:10在CCTV-6电影频道看完的,看的是汉语配音版。偶然拨到CCTV-6,看到马上要演《战斗民族养成记》,还以为是2015年俄罗斯拍的那个,看了开头意识到不对,那是个剧,这是个影,但是我觉得这个题材很有趣,应该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所以就看下去了。但是这个故事有点辜负这个题材,俄罗斯岳父对中国女婿的考验有点过于,怎么说呢,浮于表面。
彭鹏跳进水里想救伊拉,这也没有改变安纳托利的想法,觉得彭鹏和伊拉是狗狗和猫猫,是完全不同的种类,之后却因为伊拉的几句话和彭鹏的留信就改变了想法,又假装把妹妹抓进警察局,考验彭鹏对家人的态度,怎么说呢,大可不必,安纳托利给打电话的那个之后和妹妹一起坐在车上的女生,本来以为是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文化差异和文化冲击真的是很好的题材,俄罗斯岳父和中国女婿想想也是很有趣的故事,更何况还有中俄人民的友谊,可惜这个电影没讲出一个足够精彩、足够有趣的故事,可惜了。 P.S. 俄罗斯的大雪真的是连东北人看了都觉得好深呀。
在看电影是我很挣扎的一个点,是鹏是要成为一个“俄罗斯人”,还是要成为一个“战斗民族”。
显然,我们平时再说“战斗民族”一词时往往会将其直接联系为:俄罗斯人。但如果在此片中也这样常识性的理解就很倒人胃口了。一个中国男人为了迎娶一名俄罗斯妹子而要成为一名俄罗斯人,因为他的岳父大人不接受这个来自中国的女婿,而通过了那么多考验才得到的认可其初始时究竟是因为“不适合”还是“配不上”这一点就不去深究了。
而如果转变下观点,将“战斗民族”一词与简单的“俄罗斯人”相剥离,而将其代表一种品质,灌得了烈酒、坐得了耐火桑拿房、冰天雪地里敢于跳进冷泉、在一个没有枪的国度到另一种文化时敢于拿起枪杆指向熊、或是为了所爱之人义无反顾的将自己置于亡命之境......没错,很苛刻了,这是一位父亲给未来女婿的考验,他一开始或许是仅仅基于人种,他的偏见在于他认为他女婿的民族并没有像自己种族那样的品质,英勇到粗野,豪放到疯狂。而他给女婿的种种考验,这场“战斗民族养成记”则让这位从事中医的中国男人形成了具有了这样的性格,不,应该说是让他本身品质在此得到了体现。
所谓“民族品质”我从不认为是某个民族天生来自血脉中的,在出生时对个人本身而言,众人皆平等。而那不同的民族性格仅仅个人的某一方面是在不同环境下所需的显露不同,而品格这种东西大家是都有的。你不能说法国人浪漫多情而印度人就没有这种品格,同样,俄罗斯人和中国人也一样。不可否认,俄罗斯人是出了名的勇猛,否则一提“战斗民族”也不会直指俄罗斯。但是呀,谁又能说把一个中国人放在西伯利亚的风雪下,让他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习俗的浸染下他就不会勇猛呢?粗旷与含蓄、豁达与内敛,民族间表现出的品质仅仅只是表现出的,但他们的内里从不缺乏任何一种。
回到开始的问题,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鹏他要成为的是一个“战斗民族”,他要的是破除岳父对中俄人民品格不同的偏见,他证明了作为中国人同样也能英勇也能豪放,“战斗民族”不仅仅只是俄罗斯。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理解,但我还是奖此电影打了三星,男主角至始懒洋洋的声调,后期男主对女主态度的突兀转折和莫名其妙的离开,始终不能让我讲它当做一部好的电影,当然,闲时当做消遣,足以。
本片改编自同名俄剧,讲述了中国小伙爱上了俄罗斯美人,自学俄语并独自一人远赴俄罗斯,在伏特加,桑拿,冬泳重重考验下,最终用真诚打动岳父,抱得美人归的故事。 本片不仅展现了冰雪王国俄罗斯的冬季美景,更有“战斗民族”的彪悍日常。为观众全方位呈现现代俄罗斯的社会风貌:俄罗斯大剧院、红场、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景点,还有狗熊、伏特加、俄罗斯长腿美女等极具民族俄罗斯长腿美女等极具民族风格的元素呈现 。(《北京日报》、《深圳晚报》评) 看到这个设定是不是还觉得蛮吸引人的?但是千万不要被这些设定欺骗。 买电影票前看了一眼评分,4.6。但还是怀着忐忑的心情买了票,我倒要看看这电影究竟烂成什么样。 进入电影院开始看,果不其然,电影全程尿点尬点。其中有一幕,男女主在餐厅吃饭时,男主突然表白并与女主深情拥吻,在餐厅当众表白倒没什么,但关键是太突然了,前面几乎没有任何男女主感情升温的铺垫,一点也不觉得浪漫好吗。还有一幕,吃饭的时候男主在饭桌上疯狂扒饭,是的,疯狂这个词用在这里一点也不过分。看到这一幕我只想说男主你是十年没吃饭吗,至于饿成这样?完全看不出这有什么喜剧效果,只有一个字:尬
虽然据说男主是接到这个戏才开始学习俄语,但是这个俄语说的也太牵强了,甚至后期配音嘴形都对不准,本人是俄语专业,听男主说的俄语甚至听不懂。 当然,以上评价只代表我的个人观点,同行的朋友倒是和喜欢这部喜剧电影。作为一部喜剧电影,它确实包含了足够的笑料,只是比较尬罢了。 我是在莫斯科看的这个电影。进电影院前,我就在想,这种冷门又小众的电影,应该来看电影的人不多吧,进了观影大厅吃惊的发现看这个电影的人还真不少。观众里面还不乏很多俄罗斯人,况且电影票还是是上午十一点半的啊!虽然我觉得电影剧情挺尬的,但是周围的俄罗斯观众不是发出阵阵爆笑声,虽然我完全get不到他们的笑点(当然在别的时候我也经常get不到俄罗斯人的笑点),但是我顿时心生疑惑,身为战斗民族,看的还挺开心的?
于是我很好奇俄罗斯观众对战斗民族养成记的影评。 这个电影在Кинопоиск 的评分5.8。还是比豆瓣高了一些。
这位观众在Кинопоиск 给电影评了十分。他认为这部电影很适合与中国人有交流的人观看。
事实上,电影的导演和剧本都很优秀。电影里的笑点也很亲切,浪漫,真实而不粗俗。但是当然电影的很多元素还都是对俄罗斯队刻板印象:伏特加,桑拿,熊和他们的同伙。但这些都是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不完全是俄罗斯民族特点的大杂烩。
这位观众认为电影的优点是:粗俗的镜头很少,广告很少,房子和狗都很好看 缺点是:剧情冗杂混乱 出乎意料的好电影 电影的有些剧情很浅陋荒谬而且冗长,但是总的来说电影还是给我留下了好的印象。 近年来粗俗的俄罗斯喜剧太多了,这部电影让观众的眼睛和耳朵得意休息。 电影我只看了一次并且我不太可能再看第二次,但这是这几年来第一次,我不羞于告诉别人,我看了俄罗斯喜剧。
(小声bb:看来俄罗斯喜剧真的也饱受本国观众诟病啊)
总的来说,当我们看到中俄合拍,其实基本就可以明白,这是烂片预定了,虽然电影也不是丝毫没有优点,但这部电影也只适合打发打发时间,随意乐一乐了。
原本看拼酒的片段来看的,原以为是个能表现一个中国男人气概的片子,结果完全被恶心到了。
整体来说, 从设计上来说,与俄罗斯女人相爱,找了一个上海小男人,这一点虽然有点反差萌,但也凑合了。但是没想到,从头到尾, 除了拼酒时有一点男子气之外,根本没体现出什么男子气。男主太柔弱了。如果我是老爸,我也不要这样的女婿。特别是猎熊的一段。男主打到了熊却哭得像个女人。真心丢人。
这部片子是为了反差而反差。是为了与俄罗斯男人的粗野相反,而特意让中国男人表现得没有一点男人气。这一点实在是倒胃口。
如果把男主设定成东北爷们,比俄罗斯人还能打,还能扛,事事就挑得起来,多漂亮。现在却是一个小受的榜样。
已经不知多久了,即使是在爱情片中,真能立得起来,有担当,却又守规矩的男子汉形象完全没有。要不是小受,要不是没文化的流氓。很多电影中的男主设定还不如很多抖音快手的情节设计的好。
这部片子期望4星,观感2星,不值得一看。
国内很少有人拍关于俄罗斯的电影,就是引进的俄罗斯电影都比较少。这部电影的演员没什么名气,我一个都不认识,这片能拉到投资还真不容易。对于俄罗斯文化,除了红色苏联的记忆,一般人都只知道天鹅湖、俄罗斯套娃、俄罗斯美女和战斗民族这个词了,这片也算是给大家开了个眼吧。
电影本身其实还行,场景也可以,到处感觉都是冰天雪地的。只是对于俄罗斯确实不是很了解,要是娶个俄罗斯女孩都像电影这样的话,估计国人没几个人敢找俄罗斯姑娘了吧。又是喝烈酒又是下冰窟窿,又是枪又是炮又是坦克,时不时还电话失联汽车抛锚偶遇狗熊的,感觉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娶老婆啊!
话说女主挺漂亮女主家也挺有钱挺有权的,有没有谁认识这样的俄罗斯女孩?可以介绍一下给我,就算冒点险我觉得也是值得的了。
寡头老爹不希望自己的宝贝女儿被“坏男人”们抢走,使出浑身解数去恐吓上海来的精神小伙:俄罗斯转盘拼酒,蒸桑拿,冬澡,猎熊···一个精力旺盛的老爹带着坚持娶心爱姑娘的小伙一阵瞎搞,爆笑不断,惊喜连连,通过屏幕感觉自己“俄式了一把”。本以为老丈人要让他变成俄罗斯人于是小伙一直通过自己的努力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却又时刻关注着俄国老丈人,仿佛在等他举起酒杯:哦,我亲爱的中国小伙,为了中俄的友谊,为了我女儿伊莎的爱情,来吧伙计,像个俄罗斯人一样一起战斗吧!但是小伙还是用自己的方式活着,老丈人熊一样男人的粗狂豪迈和精神小伙龙一样男人的坚韧不屈,通过试验的戏剧表达,将真感情真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要做一个有胆气有酒量爱家人的人呐,很喜欢这种闹剧。
很久没有看一部作品可以畅快琳琳的笑出来了,并不是作品本身有多么的精彩,而且遇到自己喜欢的题材而已。同剧版相比浓缩的并不是精华,电影存在很多各式各样的问题,特别明显的就是穿帮的镜头,然而这些不重要,因为我又可以相信爱情了。爱是什么?爱是将一些不可能变成可能,爱情需要理由么?我觉的不需要,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好期待啊!!!
看的好欢乐,就是故事啥的很俗套啦
服了
特供版本太意淫了,最后的战狼附体想让人打负分了,糟蹋了原有班底…男主就像投资方加塞进去的傻儿子,选角很有问题,台词和演技都没法看,毫无个人魅力…一开始你不说服观众白富美是如何爱上小屌丝的怎么能指望观众安心看的下去…
肯定又是什么两国建交多少多少周年的文化献礼片,八成还是拿补助金拍的。
剧版是豆瓣9.1高分的搞笑神剧,所以对电影版也充满了期待。剧版最出彩的两个人物寡头和罗马角色和演员都在电影中完整延续下来,故事则是全新的,从职场八卦变为一出拜见岳父大人的欢闹喜剧。这个系列最好玩的地方是对不同国家人和文化的百般调侃揶揄,战斗民族自黑起来尤其不会手软,对俄罗斯文化、俄剧感兴趣的观众都可以从这个系列看起。之前担心中俄合拍的电影版会不会降低玩笑尺度,结果——完全没有!比如片中一上来就开涮:你知道俄罗斯两大奇迹是什么吗?政府腐败和低生育率!然后那个中国制造的雪橇车,骑两天就坏了……电影依旧是爽剧风格,节奏明快,情节离奇。中国小伙儿董畅不错,继《过春天》的孙阳之后又发现一个鲜肉潜力股。以为是个新人,结果一查是国家话剧院的演员,跟孙阳一样有很多年舞台经验了。
当初喜欢上看俄剧就是源于一部叫战斗民族养成记的俄剧,一部完结后被中国买了版权,结果版权方彻底把一部好剧给毁了……随之失去的还有无数人对俄剧的爱
男主角居然是话剧《青蛇》的许仙!
这都9012年了,还拿这种电影糊弄人,全程都是尬点,剧情尴尬,演员尴尬(女主角颜值除外),最令人吐槽的是男主角,怎么就选了这么一个玩意,别说俄罗斯老丈人不同意,我TM也反对!
俄罗斯版《拜见岳父大人》,基本上保留了剧版的优点,俄罗斯战斗民族的自黑精神加上异国文化差异带来的笑料,剧情中规中矩,但也比较俗套,收尾的情节就基本上是乱来了
还可以吧,就像其他楼里说的那样。俄罗斯版拜见岳父大人,中规中矩,多少有点意思,没有很差,也没有很出彩
虽然没有看过原剧集,但是俄罗斯演员之间的默契却能明明白白感受得到,也正好印证了父亲“这里容不下你”的那句话。你完全不明白这么一个没情商没主见的男主角凭什么能赢得别人的祝福——如果《拜见岳父大人》仅仅是因为男主运气差,本剧就只能说明男主蠢(且不讨喜)了。PPT一样的特效加剧了网大感,但最丢人的果然还是剧本……拿着成熟的IP和模版给中国人丢脸系列。
其实拍的挺认真的不是那种鬼混的烂片,基本原班人马都出镜了,毁就毁在生搬硬套的中国男主角身上,小公主他爹就应该直接把男主丢西伯利亚喂狗熊
很通俗易懂的喜剧,我觉得本片和之前的同名电视剧都说明,不是只有流行文学能开发成IP,做电影眼界和思路要灵活开阔。从战斗民族这个IP出发,最后落点在可怜天下父母心,跟父母一起看的话,父母会更多地体会到情感共鸣吧,对年轻人来说是喜剧片,对父母来说是家庭片。
寡头霸霸才是永远的主角!罗马成了前男友,one week stand中国男友成了上门女婿,一直期待号称东北出生的上海女婿能被激发出刻在烧烤和貂里面的秉性,可惜没有。爱情、亲情方面没有成立,小姑子像硬塞的角色。喜剧部分基本靠原班人马,还有战斗民族旅游项目。女婿台词、肢体很优秀但终归少了点烟火气,俄语很溜。好几场戏性隐喻霸屏,怀疑中国观众看不懂。中间的动画比较违和,与原剧开篇结尾的美国男盆友强行解读一样,画蛇添足。室内近景接室外大全景放大喜剧效果,不管是要表现环境的奇特也好是日常习惯的做法也好,国内不多,唯一的洋气吧。
俄罗斯版《拜见岳父大人》
作为一个原作党,无法接受的大概就是罗马在这部“续作”里完全成为一个小丑的角色,这岂不是把剧集的设定都推翻了?其余我觉得还好啊,挺好笑的,特别是两国人民相互自黑的桥段,以及“法国人泰国人德国人…甚至非洲人”那一段笑到肚子痛。
男主角很像一个关注的游戏主播。中国资方硬插一脚导致原版粉丝不买账,新的观众get不到。
其实电影本身倒也勉强合格,但是同 2015 年 9.1 分的电视剧版带来的快乐相比实在毁原作。而且这种毁就是奔着中国市场,为了中国而中国造成的。纯粹的俄罗斯风情被毁成跨国求爱综艺,主线由记者、护士换成寡头的女儿和中国小伙儿,还顺便彰显一下大国品牌:“中国制造,物美价廉”。本身电视剧的超高口碑也仅限于小众的追剧圈子,这一下牺牲了口碑还不一定能带来票房。影厅连十个人都不到。
我反对这门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