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One love is not enough for two.
沉箱入夢, 早有Altered States, 近有電視劇Fringe都玩過.
今次配上算幾靚的鏡頭佈景, 好很俗套的POST ROCK樂曲, 些許眼高手低, 不過不失而已.
整體水準比主題差不了多少的獨立港片"夢之旅"差不了多少.
題外話: 導演應該幾得Lars von Trier, 仿傚痕跡處處見~~~
2 ) 恐怖主义
另一种形式的去犯罪情欲版《THE CELL》(连节点都像),有设计感,对比THE CELL是欧式冷感的现代设计感,类似超市夜未眠那风格的色彩,画面可以的。没有恐怖,没有惊人(尤其看过THE CELL之后不会觉得惊人)。女主角不完美但美,男主角一挫穷竟然搭上这么个美女没天理啊…。最后女主没救,OVER。
3 ) 醒来,又再想起那段悲怜的女中音,他们在光影下翻腾的景象,暗自落泪
我眼睛触及到的,是视觉神经最底层的敏感源,听到的,是最悲怜的中高音乘着提琴和弦在我内心翻滚;当短暂的数次灵欲翻腾后,当内心宇宙爆发时,你却渐渐地离开了。我不否认悲剧收场的好处,这样才令其中的惊栗与激荡,让观者久久不能平静。音乐搭配对准每一个爆发点,狂躁的noise,悲怜的歌剧,甚至最后似乎投奔希望的那段post punk对着光影渐变的背影奔跑着奔跑着,我情愿永远的奔跑着!延续到最后的那段对话,观者无不泪如雨下。《消失的浪潮》我认为是本年最出色的艺术类型电影,比起之前最推崇的《神圣车行》多了两性感情线,令观众动容。
4 ) 要不是女主角的身材,我只给2星
一个科研小组,不知道为了什么目的,把男主角和一个因车祸重度昏迷的女人的脑电波连接起来。神奇的是,脑电波倒是连接起来了,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当即就滚起了床单,哦,不对,没有床单,因为是在地板上。导演给我个合理的解释先,都是性饥渴患者?
当然还有好几个场景我没看懂,或者是没明白导演用这么长的时间想表达什么,第一是,男女主角在海边享用豪华海鲜宴,吃着吃着忽然情绪大变,然后女主口中不断流出不明液体;第二是,在一个房间,一群全裸男女纠缠在一起,肌肤相连;第三是男主到达海边的房子,不从门进入,却执着地从旁边踹墙挖地;最后就是电影的最后,裸身的女主在前面跑,男主在后面追,长达几分钟的镜头。确实没看懂。
5 ) 又一次对人本能的探索与揭示
该片是表明了一个什么意思呢。个人认为女主人公处于昏迷状态,这种状态下,人不再受意识控制,而是由潜意识主导,就像我们做梦时候的状态差不多,就是很多行为不受意识控制,在梦中我们想怎么就怎么。所以,当男主人公进入女主人公的意识时,接触到的都是本能类的各种反应。接吻,乃至到后来。。。我们的爱情往往在梦中比现实中更具有强大的,真实的展现,现实里,我们常受制于各种外界因素。。。。
详情:
http://www.jiemeng-suanming.com/thread-14631-1-1.html
点解要结局这么伤感···
艺术形态的意淫。。。。看不懂。
滿滿的贊!如果別名Vanishing Waves翻譯成“消失的腦電波”……預告片看起來好超現實的,場景非常像《巴西》 http://www.tiantangbbs.com/thread-4243-1-1.html
导演的自淫 可取之处是美摄 赶脚男主角就是导演 香色拍的不错
女孩溺水昏迷,科学家利用仪器进入她的意识世界,与她谈起了恋爱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8628071
女主已无生趣,不然植物人治愈难关将被攻克。
某些段落让人看得有点生理不适,营造出的迷幻感却是挺到位。男主其实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我觉得他像是那种内心游离的人,在这场实验里,被欲望一点点充实起来。两人在黑暗中轻声诉说故事那段很动人。
一种共鸣
平庸的意识入侵科幻。与昏迷患者思维同步,谈起了恋爱。没多少意识世界的视觉特效,更侧重角色的现实生活吧
平心而论,不明白。
玄虚了。
意识交流系卖点,故事就真的很一般
冷风格情色科幻,镜头画面还是很有美感,配上背景音乐也不愧是为文艺片,不过想在科幻外衣下探讨人性艺术弗洛伊德,感觉导演功力仍是不够,起码成品张力不足。女主角挺好看的,身材也不错,查IMDB看还凭此拿了两个最佳女主角,不错
脑电波连接拯救昏迷者,拍法很现代艺术
偶有亮点,如梦如幻...法国人制片除了XXOO没别的主题了...
One love is not enough for two.
已快进
低俗
另一种形式的去犯罪情欲版《THE CELL》(连节点都像),有设计感,对比THE CELL是欧式冷感的现代设计感,类似超市夜未眠那风格的色彩,画面可以的。没有恐怖,没有惊人(尤其看过THE CELL之后不会觉得惊人)。女主角不完美但美,男主角一挫穷竟然搭上这么个美女没天理啊…。最后女主没救,OVER。
形而上 概念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