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影业借片头插入小黄人短片来吸引观众买账的手法似乎在国内没做好宣传,无咩人知。 作为一部科普圣诞节的电影却提前了一周有多的时间上映,到圣诞节恐怕都下映了,可惜。毕竟剧本虽弱,但圣诞小镇的视觉效果还是很惊艳的(我所有分数都在这),不能在圣诞节当天看这片是有点遗憾。 由于剧本薄弱,即使是卷福配音的男主也没太大发挥机会,最令人深刻的可能是男主与高智商宠物狗的一段感情。但男主对人刻薄,对动物却额外有爱心,这样的人物从开始便塑造不出一种令人讨厌的感觉,所以到片尾男主的从良也显得不怎么感人,这点与同公司出品的《卑鄙的我1》有很大段距离。 当然也是值得一看的,除了视觉特效,对圣诞节的节日孤独感也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希望在这天得到温馨想法也是很扎心。(不明白的地方是为何全片唯男主是一身的绿色,为了暗示他片尾成接盘侠么?)
文/梦里诗书
作为曾以《神偷奶爸》系列名声鹊起的照明娱乐,虽然仍旧为新版动画《绿毛怪格林奇》构建了一个在视觉上无可挑剔的童话世界,但在浓郁的圣诞氛围之下,电影剧情的空洞,以及人设的苍白,都使一场本当充满奇趣的历程,变的既俗套又低幼。
金·凯瑞真人主演的《圣诞怪杰》在前,对于一部其实本就并不够成功的电影改编,时隔十八年后的《绿毛怪格林奇》相较前作,非但没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相反新作几乎没有拿出什么能够去引人瞩目的想法,甚至在人物上,新版格林奇的动画形象虽然乍看比《圣诞怪杰》里的真人形象来的更易让人接受,但却难比昔日金·凯瑞所赋予这角色的深刻印象。
在《绿毛怪格林奇》的创作上,其实不难看出电影对《神偷奶爸》思路的套搬,面对同样是坏人由坏变好的命题,电影俨然就是将格鲁变成了格林奇,将小黄人变成了小狗与胖鹿,然而电影所赋予格林奇这一人物的却并没有多少真正的灵魂,他的孤僻也好,他的转变也罢,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只是按照剧情所设定的脚本完成了任务,那突兀的性格转变,即难以让人带入情感,也匮乏应有的深度。
没有一个能去天马行空,引人入胜的世界观,是电影在人物之外,另一个尤为严重的问题。这部电影所为观众打造的世界,就是一个除了格林奇的阴暗之外,所有人都尽善尽美的乌托邦,过于理想化的呈现,使电影从始至终都欠缺最为起码的戏剧张力,这直接导致的问题就是电影所展现的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平庸,使其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个毫无新意的圣诞故事,最终所能讨好的也就仅是适龄儿童的一时欢心。
爱的内核,出色的制作,以及小黄人开场前的友情出境,都使《绿毛怪格林奇》确是一部适合孩子的动画,但平庸的剧情下,这颗过于甜腻的圣诞糖果,却与一部真正适合全年龄段的合家欢之作有着不小的距离。
可可爱爱的动画片,整个影厅都充满了 治愈的味道~ 想分享今天微博上看到@清夜无尘moon写的文字: “真正寂寞的时候,热闹是无法治愈的,且是越热闹越寂寞。” “孤独,区别于“寂寞”的被动和无奈,孤独是带有主观性的独处选择,也许和个人状态有关,也许和环境状态有关,无关失意无关颓废无关清高,是一种跳出繁杂和喧嚣,充分释放自我的自由自在。” 大抵,每个人,终是,会孤独的。 “看似独处的那些孤独,其实不孤也不独,精神世界里很可能正绽放着最丰盈的热闹,只是,那些“陪伴”是经过挑选的,是被主动邀请的,是能带来自我愉悦的,是不造成干扰的,是不予他人知晓的。” 孤独的时候,去感受活在当下,用眼睛抓拍生活中的小美好,其实,你并不是你自己想的那样“寂寞”。
感恩“陪伴”,也谢谢自己。 愿这一路上,我们都,平安喜乐。
绿毛怪格林奇改编自美国家喻户晓的教育博士苏斯博士(Dr.Seuss)的其中一部短篇绘本,叫《How the Grinch Stole Christmas》
每一个美国家庭的小孩都是听着苏斯博士的故事长大的,在我曾经去过的奥兰多的环球影城乐园,有一整个区域都是苏斯博士的童话世界。
苏斯博士是儿童教育家,所以故事都很简单,坏人也不太坏,甚至都没什么坏人,最后都会被普世的爱与和平感化,我喜欢苏斯博士的原因正是他的故事并不跌宕起伏,难能可贵的是有一份贯彻始终的天真。如果说传统的欧洲的童话是成年人的童话,王子打败恶龙救了公主最后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那苏斯博士的童话就是纯粹的小孩子的Fairy Tale. 小孩子的世界单纯又简单,快乐不快乐都很渺小,但是温暖的融化人心,其中也不乏对长大的向往。苏斯博士用可爱又俏皮的语言,向我们传递这那份珍贵的童真。比如,他从来不会使用小孩子难以理解的复杂词汇,而且会用上大量的押韵(Rhyme),让语言富有诗意,同时充满着想象力,小孩和大人读起来,都觉得趣味无穷。就拿Grinch里面的台词来说,在描述Grinch为什么讨厌过圣诞的时候,原因是
It could be his head wasn't screwed on just right. It could be, perhaps, that his shoes were too tight. But I think that the most likely reason of all, May have been that his heart was two sizes too small.
还有我最喜欢的他的作品,高中毕业想写在毕业册里的《Oh, the Places You'll Go》,以下是一些节选:
And will you succeed?
Yes! You will, indeed!
(98 and ¾ percent guaranteed.)
You're off to Great Places!
Today is your day!
Your mountain is waiting.
So...get on your way!
高中毕业的我觉得人生才开始踏入征程,不免觉得有些迷茫,但是苏斯博士告诉我,最终我会去到Great Places, 我的星辰大海在等待着我,所以,无所畏惧的出发吧。
介绍完了大概的背景,来说说这个电影吧。Dr. Seuss设计的这个故事本身是很简单的,在一个叫Whoville的地方,住着胡氏一家(The Whos), 他们最喜欢的就是过圣诞节,但住在Whoville北部的绿毛怪Grinch却极度讨厌圣诞。Grinch一个人住在雪山洞穴里,唯一的陪伴是一条忠心耿耿的叫Max的狗。在圣诞前夕,圣诞的气氛在Whoville到达巅峰,家家户户开始挂出彩灯,装点圣诞树,坐上了雪橇,一切都在等待圣诞那一天的到来。这被讨厌圣诞的绿毛怪Grinch看在眼里,他于是决定,偷走Whoville的圣诞,让他们无法庆祝。一个简单但温馨的童话就此展开。
我觉得这个电影处理的很好的一点,就是最大程度的尊重原文,那些押韵诗意又略显稚嫩的语言全部被保留了下来,甚至连有些单薄的故事主线都完整的移植了。当然,也许这也是这部电影的最大硬伤,就是故事主线比较单薄,因为原文也就是一个不超过三页的童话。不过,我觉得,正是这样,也很美好,因为这就是一个美国儿童童话,不需要太复杂的剧情,也不需要对人性的探讨,对世界的思考,而且电影还加入了一些小小的新创作,比如用高科技武器收割圣诞树,以及给每一个人物添加背景描述和细节刻画让每一个人物都变得比原著更丰满得多,同时还有很多特别搞笑的细节,一路看下来全程都在笑,也十分佩服制片方的创意。
我最喜欢的是影片创造的无与伦比,美轮美奂, 梦幻般的圣诞节的场景。Whoville坐落在群山环绕的一个山谷里,山上全是北方高高大的松树,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整个Whoville也是一片纯白,屋顶上,地上,全都是银装素裹,大人小孩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在街上的集市为圣诞节采购,家家户户挂出一串又一串的彩灯,虔诚的把写有自己名字的袜子挂在壁炉上,热情洋溢的装点着圣诞树,神圣的点亮圣诞树顶端的星星,最后热闹的围着圣诞树唱Christmas Carol. 完全就是童年时候幻想的圣诞节的模样。这个美着实超出了我浅薄的语言能够描述的范围,所以值得亲自去看,看完被浓烈的圣诞气息包裹着,祝福着,恨不得下一秒就去北极过圣诞了。
进入十一月末,美国就进入了盛大的Holiday Season,先是家人朋友团聚,吃着火鸡庆祝感恩节,感恩节一过,甚至火鸡盛宴上的剩饭剩菜还没吃完,就要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圣诞节了,街头巷尾开始出现各种红与绿的组合,收音机里也开始放起各种各样的圣诞歌,提醒着人们圣诞的光临。这时候,要去圣诞树林场亲自挑选一棵样貌俱佳大小适中的圣诞树,锯子锯下来绑在车上拖回家,最不济也要去沃尔玛或者什么超市挑一棵已经锯好了的无功无过的普通小圣诞树。挑一个周末家人齐聚,大家搬出在地下室放了一年的圣诞树饰品,开始仔细挑选自己心仪的饰品往树上挂,装饰品分布的密度大小都要严格掌控,不能有很大的树枝没有装饰物而显得空洞。当然,屋子外面,灯也是不能少的,院落里的树,屋顶屋檐,全都挂上串串彩灯,充满着人间的浓浓暖意,门上还要挂上一串圣诞花冠。越临近圣诞,就会发现圣诞树的礼物渐渐开始堆了起来,每一个都精心包装,猜不透里面究竟是什么,但是拆开的一刻,一定是伴随着巨大的惊喜。最后圣诞节的时候全家人一起吃一顿大餐,烤鸡烤牛或是烤火腿,觥筹交错,谈天说地,好不尽兴。最好窗外能飘起大雪,还有什么比一个White Christmas更完美呢?炉子上温着热牛奶,用来煮一杯香浓的热巧克力。背景音乐依然是Christmas Carol, 经历了几十年音乐品味的改变依然历久弥新,壁炉里生起炙热的柴火,一家人被这柴火温暖着,开始拆开圣诞礼物,最后每个人收获满满,脸上嘴角都是藏不住的笑容。我出生长大的国度原本没有这么强烈的圣诞氛围,但来了美国之后却时常被这氛围感染。大学的时候,有时候独自开车,会把收音机调到在播圣诞歌的电台,绕开高速,这样可以穿越居民区,看看沿途屋子外各式各样的彩灯,有驯鹿形状的,圣诞老人的形状,红色绿色的,或者就是泛着暖黄的,点亮一整个街道,我坐在车里,欣赏着家家户户的灯火,对着收音机哼唱着一首又一首的圣诞歌,被这圣诞的氛围包裹着,觉得有一种微妙的幸福。
之所以力荐这部电影,就是电影把这我最爱的节日,圣诞的感觉,发挥到了极限,让观众流连于极致的浪漫与梦幻之中。如果你有哪怕一点点喜欢圣诞,那这部电影都不会让你失望。
感恩节过去了,圣诞就要来啦。祝你也拥有一个白色圣诞节。
May your days be merry and bright, and may all your Christmases be white.
贴了一个mit网站上提供的Grinch原文,读起来语言简单,又生动可爱: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脸很不短的高功能反社会。
他明明就住在一个萌萌的和谐社会的边缘,却对这个和谐社会的一切都看不顺眼。
这群唱着圣诞歌的愚蠢人类多么吵闹和烦人啊!你们千万不要靠近我“拉低整条街的智商”!
而在不得不靠近人类社会的时候,这位反社会就靠毒舌和奇葩来自我保护。
对初见面的人,他喜欢发表语速较快的推测与批评。
为了躲避愚蠢人类的侵扰,反社会选择一个人住在山上。
“Because alone is what I have. Alone protects me”.
但是吧,和其他一些高功能反社会一样,其实他也不是真的一个人住——不出所料,他家里还有一只忠犬。
他的忠犬负责给他买牛奶倒咖啡,在他孤独的时候陪他玩耍,在他滔滔不绝的时候默默聆听,虽然承受着他“你的脑袋到底在想些啥”的讽刺却始终甘之如饴。忠犬还擅长无辜可爱的狗狗眼,以及“I don't understand,但我毫不怀疑你永远是对的”的招牌表情。
虽然这位反社会时常小题大做、没事找事地嫌弃忠犬这样那样(什么鼓敲得不好啦),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恍然大悟地发现这位反社会其实偶尔也会允许忠犬睡到他的床上(咦?)。
这位反社会的业余爱好是演奏一种技巧要求极高的乐器。
一切都是那么眼熟,甚至这位反社会的声音好像也有点像那位反社会,但是这一定只是巧合啦。
言归正传,兴趣爱好并不足以填补反社会空虚的心灵。由于太过无聊,他开始作妖。“The game is on.”
高功能反社会的行事风格自然是充分准备,一切务必符合逻辑;收集信息,一丝不漏;沙盘推演,红线订满墙;必杀妙计,一拍脑袋就有;高科技装备,自己发明创造不在话下……
然而即便如此,计划难免会有砸锅的时候。
在这个时刻,反社会深情地对他的忠犬说,其实我一直觉得,你是全世界最忠诚、最好的。“You're the bravest and kindest and wisest human being (dog) I have ever had the good fortune of knowing...... ”
此言一出,忠犬的眼中闪现出世界上最明亮的光。只为这一句啊啊啊,断肠也无(别唱了)……
反正从此忠犬一往直前,无怨无悔地为反社会拉动所有不可能拉动的雪橇。 “I can’t carry it for you, but I can carry you.” (等等为什么会串戏到指环王剧组,算了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随着game的演进,我们慢慢了解到反社会之所以成天搞些人憎狗不嫌的骇人行径,是因为孤独的童年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其实他是个非常善良的人,愤世嫉俗的外表只是他为自我保护而筑起的坚硬外壳而已。他厌弃人类,不过是为了掩饰孤独的可耻。在这层厚厚的外壳之下,他也有一颗柔软的、渴望陪伴的心。
在心魔的驱使下,反社会走到了毁灭的边缘,险些当着忠犬的面从高处坠下。然而,关键时刻,伟大的友谊再显神威,把反社会从毁灭边缘拉了回来。
最后,不出所料,在人类之爱的照耀下,反社会的心灵坚冰终于融化。在热闹的圣诞晚宴上,在朋友们的环绕中,他虽然还有点手足无措,却再也无法掩饰内心的感动。
啊,多么好啊!我们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我们的高功能反社会不仅是一个伟大的人,而且还变成了一个好人呢!
在圣诞节马上来临之际,带队来看了这部《绿毛怪格林奇》,看的是英文配音版的,据说还有潘粤明的中文配音版的,在这里简单说一下感受吧。
1、首先这部电影目标群体还是更加偏向低龄一点,虽然很多都是带孩子来的,但对家长可能还是稍微有点不太友好。与之相比《玩具总动员》、《超人总动员》、《冰雪奇缘》等等也很适合成年人看。
2、《绿毛怪格林奇》主要讲的是极度讨厌圣诞节的绿毛怪格林奇试图破坏人们的圣诞节,假扮作圣诞老人,偷走圣诞树、礼物、彩灯等等和圣诞有关的元素,最终却被小镇居民感化,大家一起欢度圣诞的故事。相对来说格局是比较小的,故事发展局限在小镇里,相对比较简单。
3、必须要吐槽一下电影最开始几分钟的小黄人故事,实在不懂一部《绿毛怪格林奇》和小黄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在电影的最前面加上一段和电影完全没有关系的彩蛋剧情?这让我觉得小黄人的故事比绿毛怪的故事更精彩。
4、《绿毛怪格林奇》是有一定的笑点,泪点相对差一点,里面角色的建模也还行,无论是小狗麦克斯、麋鹿和小镇里的人物塑造的都蛮可爱,可上主角格林奇感觉实在有点丑,像一个绿色的老鼠与猴子的结合体,看起来奇怪极了。
在一场戏剧表演上身着绿色会带来厄运——莫里哀在表演之前,身着绿装死去。
好久没有这样一部电影,让我看的别扭难受又感到亲切了。
无他
因为感觉这对我来说,成了一部寻找自我的电影。
小镇上有一个小孩——小格林奇,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绿色孩子,自小没了父母,住在孤儿院中。在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别人都去欢快过节,只有小绿,守在想象中充满了圣诞礼物的孤儿院中充满希望的孤独着(就算是想象中,小绿也是想象各种圣诞礼物而不是欢快的人群,我想,是不是他想象不出人群欢快的样子?)。
想象碎裂,一地孤寂。
于是小绿明白,这个节日不属于他,甚至这成了一年中他最痛苦的日子。
因为这是一年中别人最幸福快乐的日子。反差,才是最大的不幸。
慢慢的,小绿熬过了一个又一个圣诞节,敲碎了一次又一次想象,他长大了。我想,很自然的,小绿成了一个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主人公。他待着小狗麦克斯生活在远离小镇的掏空山体中,除了必要的采买,他从不进入小镇。
而自始至终,除了一位自来熟的老大哥,似乎,也从没有人注意过他。
新的圣诞节到了,这一次,当局宣称要举行一次超乎以往的圣诞庆祝活动。小绿再也无法忍受了,于是他做了破坏圣诞庆祝活动的周密计划并且付诸实施,最终的前一点点,他成功了。
直到他遇到辛蒂露,那个背着包想远去北极找圣诞老人谈谈,那个希望自己妈妈不要那么忙的小女孩。
过程不说,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小绿封闭冰冻的心房被激活,欢声笑语围绕着他。
除去结尾,我都喜欢。
因为我仿佛能够从小绿身上看到我自己。当然我不是在孤儿院长大,而是成长中的一些经历让我似乎也成了反社会人格。这些经历到现在还在发挥着作用,记忆中父母断不了的吵架(我现在已经回忆不起来小时候有什么幸福时光了,反而对那些痛苦记忆犹新仿佛历历在目),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畏缩。
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年过年初二,到姥姥家拜年,父母不知何故在姥姥家就大吵了起来,而我就坐在窗户边的小沙发上,拉下帽檐抽泣。
慢慢长大,几乎每一年的过年,都是在父母的吵架中度过的,而有几年,我也养成了一个坏习惯——一个人在除夕夜在门外哭。而且,我讨厌热闹,本能的对人多的地方敬而远之——今年去青岛,问去哪个海滨浴场,我下意识的就问哪个人更少,就连去青岛,也不是结伴而去。我讨厌社交,能够短信邮件沟通的绝不通过电话,能够电话沟通的绝不面谈,沟通前总是列出一大些的纲要,类似照本宣科完成就感觉完成任务。我时刻警觉,一旦高兴了我就会警告自己,这是暂时的,你终将回归孤独。我要么逃避聚会,要么在聚会时时常说一些扫兴的话,大略是因为此时的我已经在为聚会后的袭来的孤独感做准备了吧。别人找我玩,我第一反应是怎么这么麻烦。
格林奇有麦克斯。
无论格林奇有多么的反社会人格,他身边有一只一直衷心陪着他的狗,那是温暖人心,不让内心彻底冰冷的一个契机,我想,如果没有麦克斯一直以来的陪伴,就算有辛蒂露,格林奇也不会走出反社会人格。
因为格林奇的心早就冰冻成块毫无裂缝了。
我不喜欢这结局,是因为我没有麦克斯,是因为我还没有遇到辛蒂露,我还在冷眼看别人的热闹。
格林奇,你不该拥有麦克斯。
毫无新意的圣诞合家欢西方主旋律动画,大概睡了半小时
小狗Max特别萌,小镇跟迪士尼一样童话,镇上居民唱的圣诞歌每首都很好听~其实社恐的我像Grinch一样不enjoy阖家团圆过节,但看到最后还是感觉好温暖~话说孤儿出身的Grinch是怎么做到五十多岁有钱到有一座山还有各种高科技享受,性情孤僻还有狗狗听话照顾他的……
晚一个月上映(应景圣诞节)也合适,这一版Grinch比JimCarrey更现代的“拉长脸”展示性格而非丑陋(类似卑鄙的我),同样剧情动画制作更为友善和童趣,仍然是治愈和爱的故事。
还是照明娱乐毛茸茸圆滚滚的风格,叙事完全没野心,百分之二百的真善美,和圣诞糖果一样没营养只剩可爱。
Grinch交给“贱兮兮”的BC配音挺切合,然后“小护士”Rashida竟然在里面的身份还是在医院上班hhh。故事无外乎是边缘主人公找寻圣诞精神,各种搞怪终被感化,但是只想说Grinch曾经遇到过的困境和这种矛盾竟然隔着动画之外,也被自己感受了几分,所以到最后很感动。“小忠犬”简直大加分,虽然形象设计的一般~
画面和配乐一星,出品一星,本尼/潘粤明配音一星。剧情简直把观众当傻子。子供向太严重了。
真的温馨,没有一个坏人的坏蛋故事。
圣诞节温馨动画电影 grinch和小狗max真的好可爱啊 音乐啥的也蛮好听的啊 推 不过不觉得那个小镇过圣诞节的way太过了嘛 还有让小狗拖雪橇真的好嘛。
这是个完全没有必要被拍出来的动画版,各方面都很平庸、低幼,甚至不如本就平庸的金凯瑞的真人版……格林奇这个角色在可爱之余,没能表现出多么残忍可怕,那些居民甚至没有把它看作是可怕的山中怪,而是一个普通的怪邻居,所以一切的行动都缺乏说服力。
都8012年了,环球产出的动画 质感依然糟糕;比起金凯瑞的真人版都不如。
格林奇不就是诸位豆瓣鹅本人嘛~强烈要求聘请格林奇为豆瓣形象大使。
看着小黄人喊ILLUMINATION我就开心…怎么说呢,挺可爱的不讨人厌,全程淡淡的微笑看完,细节也一如既往抓人。叙事上有点生硬,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看着也有点别扭…但是呢!!!我要吹爆Max,实在是太可爱了!!!
小女孩的孝心感动天,圣诞季看这部标准合家欢属性的儿童动画最合适不过。闭上眼,所有的悲伤统统消散,打破孤独,放宽心胸,迎接快乐,Merry Christmas!
那個不開心因為心小、開心了心大了三倍說的應該是「心眼小」吧。
作为曾以《神偷奶爸》系列名声鹊起的照明娱乐,虽然仍旧为新版动画《绿毛怪格林奇》构建了一个在视觉上无可挑剔的童话世界,但在浓郁的圣诞氛围之下,电影剧情的空洞,以及人设的苍白,都使一场本当充满奇趣的历程,变的俗套而又低幼。
以后每年临近圣诞节我都会想起pornhub上的梗:I think I downloaded the wrong Grinch movie
片头还有个小黄人越狱短片。正片的故事仍然很照明,可爱的小孩子,萌宠,被温暖的大人。
圣诞在小镇居民的心里,孤独却在绿毛怪的心里。格林奇大费周章想偷走圣诞,让所有人都变得孤独,是他对抗孤独的方式。不同肤色的居民挽起手来唱颂歌,即使被偷走了圣诞装饰,还是能召回快乐。这世上有些人抱团在一起,想要获得安全。也一定有些人独自躲在雪山上的角落,望着山下灿烂灯火,赶不走寂寞。
两星半!说实话,完全没感觉。并不是多差的片子:画面很精致,格林奇和小狗都挺可爱,驯鹿老爸很呆萌;笑点不少,最佳的都在狗狗身上;故事很温馨,特别适合孩子看。综合起来就是比较乏味,缺一个独特的亮点,所有内容桥段都似曾相识。特别是结尾,简直是为了温馨而温馨,为了感动而感动,为了圣诞而圣诞……太无趣了!所以本片最好看的地方是贴片的小黄人短片!
话说某司就只会拍这种好心坏人喜当爹的步行街题材么。